油气储运

依托学科竞赛的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各个高校各有特色,自成体系。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百森商学院,是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成绩突出的典型代表,形成了政府机构、高等学校、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的、十分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相比而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未形成规模、培养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仍然需要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1 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积极服务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明确了发展方向。[1]油气储运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实践活动的训练。截止2019年,设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国内高校(含高职高专)有56所,其中重点本科院校(985、211)4所。重点大学在生师比例、教育经费、对外合作交流、科研实践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一般本科及以下院校是达不到的。由于生师比过大、教育经费紧张、科研项目相对匮乏等原因,[2]使类似于长江大学这样的普通本科及以下地方院校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储运专业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不高,部分教师毕业于非石油院校不具备石油知识背景,科研项目少致使青年教师缺乏必要的科研训练,加上对外交流与合作机会少,教师们对学科前沿、人才培养、授课内容等难以准确把握,很难培养储运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

(2)生师比例过大,石油背景专业教师人数少且教学任务繁重,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授课任务已经捉襟见肘,无暇顾及指导学生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3)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凸显,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抹杀了优秀学生的创新潜质,后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存在消极混日子的思想,并对周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4)虽然各高校大都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投入经费有限,其影响范围有限,收效甚微。

上述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将成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瓶颈。针对目前我校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就业综合竞争力较弱这一现状,本文对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借鉴国内外最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展学科竞赛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改革和完善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

表1 我校历届参加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获奖情况序号 报名参赛作品数量 获奖情况 优秀指导教师 优秀组织单位第一届 8 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 长江大学第二届 11 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顾晓婷 长江大学第三届 15 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张引弟 长江大学第四届 16 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程远鹏 长江大学

图1 近年来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参加储运大赛、油工大赛预赛人数对比图

2 油气储运专业学科竞赛现状

2.1 油气储运专业型学科竞赛介绍

目前油气储运专业大学生可参与多项专业型学科竞赛,其中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简称“储运大赛”)和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简称“油工大赛”)与石油与天然气学科联系紧密、专业特色突出、影响力大、参与面广、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储运大赛由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油工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以上大赛均得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石油石化企业的大力支持。

2.2 我校学生参加油气储运专业学科竞赛的现状

为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几年来我校油气储运专业愈发重视学科竞赛的参与,通过组织和宣传工作,营造学科竞赛良好的氛围;努力将学科竞赛内容与课堂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尽可能将大赛赛题涉及的知识点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相结合,增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体验力度。通过以上学科竞赛激励措施的实施,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提高了,图1为我校近年来参加主要学科竞赛预赛的人数,在油工大赛、储运大赛等专业型学科竞赛决赛中,学生多次获得高级别奖项和荣誉(历年获奖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有助于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已成为我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实践平台。